鸿岳资本配资 段苏权指导老挝军队,参谋长摇头:我们打不了淮海战役_工作_巴特_根据地
大家都知道,东南亚国家中,老挝地理位置比较特殊一些,它是东南亚唯一一个内陆国,首都万象和泰国隔湄公河相望,北面沿南腊河口到十层大山一线与我国云南省接壤,东面与越南为邻鸿岳资本配资,西北、西南分别和缅甸、泰国为邻,南面是柬埔寨。
历史上,老挝被我国称为哀牢。14世纪中叶,澜沧王国统治老挝。到18世纪中叶,澜沧王国分裂为琅勃拉邦、中部万象和南部占巴塞三个王国。一百年后,法国殖民者入侵,三个王国均沦为法国殖民地。1944年,老挝被日本占领。日本战败投降后,老挝宣布独立,可惜不到一年,法军卷土重来,轻易击败了孱弱的老挝军队。
1947年4月,在法国扶持下,琅勃拉邦国王西萨旺冯宣布成立老挝王国,实行君主立宪制。法国对外承认老挝是法兰西联邦内的独立国家,但仍掌握老挝国防、外交大权。不甘心受法国人摆布的爱国军人到老挝北部,组建抗战政府。
1954年,法国在奠边府战役中失败,被迫签署日内瓦协议,承认老挝独立并撤军。法国撤军后,老挝几大政治势力宣布合作,成立了以中间派富马亲王为首相、苏发努冯亲王与亲美派富米亲王为副首相的联合政府。
展开剩余89%然而,法国人走了,美国人又来了。1962年11月,美国策动富米亲王发动政变,推翻了联合政府,并进攻解放区,老挝内战再起。
由于老挝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,因此,美国为消灭革命武装,不仅派飞机对巴特寮根据地进行狂轰滥炸,还派特种部队空降到根据地,捣毁巴特寮军指挥部,并指引政府军捕捉巴特寮军队主力。
到1964年初,进攻根据地的敌军高达一百个营六万人,参战美军约五千人。仅三万人的巴特寮武装损失颇重,革命者不得不把目光放到了北面的中国。
1964年11月,老挝革命政党领导人凯山丰威汉访华,希望我国派出较能掌握全面工作的同志组成工作组,到老挝指导革命斗争。
凯山丰威汉之所以想到中国,是因为他早年在老挝北部山区进行抗法斗争时,就接触过协助越军发动西北战役的中国顾问,中国顾问较高的军事素质和优良的工作作风、谦虚谨慎的态度,给凯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根据凯山的请求,我国决定派工作组奔赴桑怒(根据地中心)工作,工作组的职责是:对根据地各方面情况进行调查研究,重点在建党、建军和根据地建设;沟通我国和巴特寮之间的联系。
工作组组长人选的评定标准是:有丰富的根据地工作经验;有丰富的武装斗争经验,最好当过军事主官;.有宏大的战略思想;级别不宜过高,工作组组长的军衔以少将为宜,由军委选调。
当时,全军共有少将1318名,抛掉政工、后勤、海军、空军,能选的还有535人。再刨掉目前担任军事主官或调到其他任职、不宜调出的干部,还剩下143人。
这143人中,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罗大将挑出了13名符合条件的少将,呈送总理审定。总理在段苏权的名字上重重地画了几个圈。
段苏权,大家都很熟悉了,红军最年轻的师政委。红六军团长征到黔东时,留下两个连的兵力,会合当地游击队,组建黔东独立师,年仅18岁的段苏权担任师政委。
抗战时期,段苏权奉命到斗争环境最艰苦的平北根据地工作。当时,平北根据地紧邻张家口、承德,地广人稀,且受到关东军和蒙疆军双重压力。段苏权在平北筚路蓝缕,艰苦创业,把带来的两个红军连发展为两个主力团。并在1945年配合苏军收复张家口。
解放战争时期,段苏权任冀热察军区司令员、东野八纵司令员,既有独当一面的经历,又有军级野战部队指挥经验。
从履历可以看出,段苏权是派驻老挝工作组最合适的人选。
此时鸿岳资本配资,段苏权担任高等军事学院副教育长兼战略教研室主任,从事军事教育工作,正好便于调动。
主席也同意派段苏权去老挝:“苏权这个人有办法、能吃苦,他在湘赣搞过根据地,搞过地方工作。红军时期当过独立师政委,在四野8纵当过司令,参加过3人小组,跟美国人和国民党搞过政治斗争,现在是高军院的副教育长兼战略教研室主任,而且能上能下,毫无怨言。派他去老挝,我看能胜任!”
段苏权临行前,主席亲自找他谈话,席间跟他谈了《后汉书马援传》,希望段苏权要有马援“马革裹尸”的豪气。
临行前,段苏权提出要求,选调后勤学院指挥系主任孙丕荣担任自己的助手,孙丕荣,山西太谷人,抗战初期入伍,在晋西北根据地屡立战功。建国后因为文化程度较高,调到后勤学院指挥系从事教学工作。
到了老挝后,段苏权调研了巴特寮革命军,发现存在三大问题:
1.不会打歼灭战,巴特寮军队每次和敌军作战都是打跑敌人算赢,打不跑自己就撤。从来没打过一次歼灭战。
2.根据地匪患严重,首府桑怒周边拥有大小土匪五六十股,巴特寮军队无法清剿。就连段苏权外出都遭遇过三名土匪拦截,但土匪见段苏权和警卫员都有枪,被吓跑了。
3.政工工作松弛,大部分政委都信佛,打仗靠求佛保佑军队,部队战斗力没完全激发。
首先,段苏权认为应该解决打不了歼灭战的问题,这个问题迫在眉睫,因为他刚来老挝,亲自观摩了一场哭笑不得战斗:
凌晨三点半,巴特寮军队最精锐的部队—613营一个连,在30多门火炮的掩护下进攻敌军一个连把守无名高地。段苏权最开始看到炮火准备如此充分,很高兴,可是越到后面越觉得不对劲——炮火足足打了3个钟头,而且是零零星星地打。3个钟头后,巴特寮军队发起进攻,政府军早已跑光了。
段苏权忧心忡忡——照这个打法,何年何月全境才能解放呀。于是,段苏权结合国内战争经验和老挝实际情况,精心准备了内容丰富的讲义,打算先给巴特寮团以上军官授课,讲解如何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。
授课一开始,段苏权先讲了闻名世界军史的淮海战役:“同志们,淮海战役,我们中国解放军有60万,对敌人各个击破,分别歼灭。首先拿15万人围攻只有8万人的黄百韬兵团。之后再拿中野全部和华野三个纵队,以及地方军区武装,一共24万人,围歼12万人的黄维兵团。最后集中35万野战军主力,围歼最后的杜聿明集团。所以,就算我方兵力劣于对方,也是可以靠科学合理运用部队,来实现各个击破,消灭敌人的目的。”
台下巴特寮军官听到60万对80万的史诗般战役后,大部分人非常惊奇。但巴特寮军总参谋长却提出了异议:“你们中国的淮海战役固然精彩,可不符合老挝国情,我们打不了类似的仗。你们一次作战最少出动5—6个军,最多出动11—13个军围歼敌人,可我们巴特寮军目前满打满算也就3万人,还要守备各处要点,如何才能集中像你们那样多的兵力打歼灭战呢?”
段苏权没有马上回答,而是吩咐秘书拿来一些招待客人的糖果,倒在桌子上,分成两堆,一堆多,一堆少:“糖果多的是敌人,少的是我方。”
随后,段苏权从多的糖果中又几小块,一块比一块小,有一块甚至只有一粒糖:“敌人兵力虽然多,但是占了琅勃拉邦、万象、沙湾拿吉、沙拉湾等要点后,兵力就分散了,个别据点甚至只有一个连的兵力。”
紧接着,段苏权从我方糖果堆里挑出10粒,分布在那一粒糖果周边:“我方可以集中10倍于敌人的兵力,先对孤立据点之敌打歼灭战,这样的歼灭战多打几个,就能极大改变根据地被动形势!”
讲完了糖果,段苏权又结合自己抗战时期的经历:“抗战时,我手上最少时只有一个步兵团和一个骑兵大队,满打满算只有三千人,只是你们现在兵力的十分之一,要对付2—3万日伪军怎么打呢?当敌人集中优势兵力来进攻我的时候,我就带三千人跳出敌人包围圈,以10倍以上优势兵力进攻敌人300人以下的据点,连克5个据点,就能歼敌一千人以上,敌人攻势立即宣告瓦解。”
为了让巴特寮军官有更为直观的了解,段苏权在下课后亲自来到巴特寮军司令部,送给其一份作战计划:以三个精锐营配属一个炮兵连,进攻深入根据地、位置比较重要的获孟据点,力求歼灭据点内一个连的守军。
巴特寮军按段苏权事前的部署行动了起来:据点四个方向各放两个连,指挥部留一个连作为预备队,炮兵连配属给最容易突破据点的方位。
为了打好这一战,段苏权特地协助巴特寮军总司令部搞了5次演习。
凌晨两点,战斗打响,炮火准备20分钟后,巴特寮军八个连同时向据点进攻,仅两个小时就攻克了据点,击毙敌军50人,俘虏74人。
获孟据点守军被全歼的消息不胫而走,极大震慑了孤军把守根据地内各据点的敌人,半个月时间里,政府军就放弃了30多处据点。
凯山兴奋异常,特地杀了一头猪,宴请工作组全体同志吃饭。
有了成功经验,第二次上课,巴特寮军军官就认真多了,各个都在做笔记。
这次授课,段苏权讲的是运动战:“现在,根据地内敌人的据点,一个连或者以下兵力镇守的几乎没有的,最少都是2—3个连,比较大的据点,敌人兵力高达一个营,阵地也很坚固。如果我们继续用10倍以上兵力打的话,根据地机动兵力都不够,而且费时费力,很可能打不下来。因此我们要善于创造让敌人只剩下1—2个连的战机。”
部分军官插话:“如何创造战机呢?请段将军详细说明一下。”
段苏权耐心解释:“要采取调虎离山的办法,使敌人脱离工事同我们野战!可以先让他要占领根据地一些地方,把包袱给他背上。他兵力分散了,而且部队一旦运动起来,弱点就要暴露,我们抓住其弱点,力争在运动中歼敌!”
段苏权举例说:“我们在解放战争初期也是放弃延安,最后取得了三战三捷和沙家店战役的胜利,反观占据陕北各点的国军,兵力严重分散,正好被我们各个击破!”
个别军官有点顾虑:“这确实是一个好战法。不过,老挝到处是山岳丛林,交通不便,部队像这样的穿插、迂回、包围,会有许多具体困难。”
段苏权解答:“解决这个问题,关键是发动群众,让群众帮你们做支前工作。首先,你们的任务是剿匪,稳定根据地政权,才能进一步动员群众帮助你们作战,解放战争时我在中国东北,就是先剿匪,才能发动群众。”
当时,活跃在巴特寮根据地的主要是王宝武装。他们整天依靠深山老林和巴特寮军打游击,令巴特寮军很头疼。段苏权依靠东北剿匪的经验,先在巴特寮最精锐的613营做试点,给部队播放电影《勐垅沙》。
这部电影讲述的是:1950年春,解放军某部指导员江洪率工作组到云南傣族地区勐垅沙开展工作,江洪带着战士们克服畏难情绪,深入群众,为群众做好事,团结、争取了广大贫苦的傣民。
看完电影后,613营学着做起群众工作来。他们将倒塌的房屋进行了翻修,将散去的牛群找回来饲养,对稻田进行管理,而且给每一家放一封信。信中着重写明苏发努冯亲王的号召,揭露敌人的欺骗宣传。
过了不久,个别群众利用黑夜探望家园,见家园依然如故,还看到了亲王的信,便一传十,十传百,传遍了所有群众,终于赢得了苗民的信任,王宝的苗族武装不到三个月就在此无法立足,被迫撤退。
总结经验后,段苏权又不失时机地建议巴特寮政权效法东北,派出工作组到偏僻的农村,先挨家挨户做调研,找出罪大恶极的大地主,之后发动群众开展声势浩大的斗争大会,并且分田分地。这样,老挝农民普遍被发动起来,一年后,根据地匪患得到极大的遏制。王宝武装生存空间被压缩。
1967年7月,段苏权结束了派驻桑怒的使命,回到国内鸿岳资本配资,先在总参任职,1969年担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,1972年任解放军军政大学副校长,1977年任解放军军事学院政委。
发布于:天津市掌心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